汇源败局:曾经那么强的牌子,那么大的老板,应该怎样也不行了?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7-09-01 08:13:19  阅读:926 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黄靖伦

作者: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李云飞

8年前,坐等可口可乐以179.2亿港元、近2倍溢价收购汇源的朱新礼,或许没有预料到今天的汇源正上演一幕“悲惨世界”。

从中国的“果汁大王”,到吆喝“企业要当儿子养,当猪卖”,近年来,汇源的大新闻几乎都与“卖身”有关。

朱新礼曾是中国快消产业的一面旗帜,他一手创立了汇源,带领这一品牌问鼎中国果汁行业,并在2007年创造了当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。

汇源的转折发生在2008年9月,朱新礼和可口可乐宣布将创造中国饮料界最大的“民企被外资全额收购案”,但商务部就这笔收购首次开启了《反垄断法》,一纸否决“结了案”。朱新礼携资本进入上游产业链、打造千亿级企业的梦想,就此戛然而止。

【1】准县长下海

朱新礼是一个从地地道道的农民成长为县领导,又下海经商成为“果汁大王”的传奇人物。

1952年,他出生在山东沂源县的东里东村,年轻时凭借跑运输车发家致富,后又顺利当选村委会主任。

刚一上任,朱新礼就别出心裁地鼓动村民种葡萄。跑了多年运输、见多识广的他心里有算盘:一亩地种玉米,收入满打满算一两百块,种葡萄却能赚五、六千块。为了打消乡亲的顾虑,朱新礼承诺,每人每年发放500斤面粉。

3年过后,东里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,一半以上村民安上了电话。朱新礼因此进入县领导的视野,成为县后备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。

1989年,朱新礼从山东省经济管理学院进修后,被任命为县外经委副主任。3年后,已是副县长热门人选的他却突然辞职,下海经商。

1992年是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家的盛年,邓小平南巡讲话鼓舞了一大批怀有雄心和梦想的人辞职下海,陈东升、冯仑、王功权、潘石屹等皆在其列。朱新礼同样深受总设计师南巡的鼓舞,而山东《大众日报》刊登的一张照片则让他彻底下了决心。照片中,一位沂蒙山的果农看着满满一车卖不动的苹果,狠狠咬了一口。底下一行字刺痛了朱新礼的心:卖不出去,我就吃掉它。

1992年,朱新礼接手了一个停产三年、负债千万元的县办罐头厂,将其更名为山东淄博汇源食品有限公司,这是汇源的前身。

一年后,朱新礼采用补偿贸易的方法,引进了德国水果加工设备并安装投产,依靠这一外资利用方式,为汇源争取到了第一批价值500万美元的大订单。

当时,朱新礼只身一人带着样品、背着煎饼去德国参加食品展。没钱请翻译,他就找朋友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客串;为了省钱吃饭,他每天在宾馆用煎饼充饥。

要让德国客户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小厂签下协议,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交涉最后,朱新礼打出了感情牌:汇源浓缩果汁的加工设备就是从德国买的。

拿下这批设备后,汇源随后的几年顺风顺水。1994年10月,朱新礼带领30来人的队伍北上,在北京顺义开辟了新的“根据地”,创立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。

“风险肯定有,但怕风险,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。”在北京,朱新礼亲力亲为,晚上充当车间工人,白天客串销售,几乎跑遍了整个四九城。

【2】8亿元的对赌

6年后,不断开疆拓土的汇源,年销售额已经高达12亿元,以23%的市场份额雄踞果汁产业榜首。朱新礼想要开拓全国市场,资金短缺成了最大的拦路虎。为了寻求资本帮助,朱新礼找到了“德隆系”创始人唐万新。

2000年正是德隆系的辉煌期,唐万新带领着德隆从西北边陲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控制资产超过1200亿的金融帝国,被外界认为是“中国第一庄”。

当时,唐万新雄心勃勃希望凭借资本优势、以投资并购的方式发展多个产业,完成“大产业整合梦”。“果汁大王”朱新礼无疑是一个绝佳合作对象。

双方很快达成合作协议,于2001年3月合资成立“北京汇源”,德隆出资5.1亿现金持股51%,汇源以设备和技术入股占49%。

合作初期,汇源形势一片大好。不到两年时间,朱新礼就新增20余个大型生产基地,由山东、北京大举扩张至中西部10余个省市。在重庆,他以6.6亿元投建了亚洲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。全国当时仅有14条PET生产线,汇源一家就占了11条。

汇源扩张如火如茶之际,德隆却陷入泥潭。中国股市没有像唐万新预料的那样再涨10年,2001年,沪指从2000点一度跌到了1300点。

德隆系的困境给汇源带来了很大影响,前者是合资公司的最大股东,对后续的发展成果也占据主导地位。为了“护盘”,唐万新频繁从汇源借钱。2002年底,他已经从汇源借走了3.8亿。

朱新礼不想当“奶牛”提款机,他决定和唐万新“摊牌对赌”:以一个星期为期限,谁先拿出8亿元,就能购买对方的股份。德隆控股的5.1亿元股本投资,当时只支付3亿,尚有2.1亿没有到账,再算上德隆从汇源借走的3.8亿元,按8亿元的回购价格,朱新礼只要再筹2个亿就可以了。

消息传出时,舆论认为朱新礼太过冲动。他是村委里出来的农民,玩资本哪是巨头的对手?此前,德隆已经靠资本游戏吃下了一系列公司,从未失手。虽然身处困境,但是唐万新声名在外,8亿元对他来说似乎不是多大的难题。

但结局令人大跌眼镜:唐万新选择退出,汇源成了唯一一家从德隆系“全身而退”的企业。外界惊呼朱新礼居然“冒险”赌赢了,但事后看来,朱新礼实际上并没有冒险。

提出“对赌”时,他已经深知德隆系的状况,对方很难抽身在饮料这个集团的“副产业”上再大动干戈。朱新礼也做好了拼到底的准备,协议的第二天,他就和北京顺义县委书记达成合作协议,筹得2亿元资金,抢占了先机。

【3】创港交所最大IPO

与德隆“分手”后,朱新礼学会了如何“与狼(资本)共舞”而又避免被“狼”当成食物吃掉。

“整合对很多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,你要想到你的承受能力。至少具备三个条件:一是产品有很强的生命力,二是有很强的管理团队,三是有强大的资金支持。”他说。

此后,朱新礼开始频繁在资本市场上有所动作,吸纳资金来推动汇源的发展,并提出了“合作先于上市、产业投资人先于财务投资人”的融资定位。

2005年3月,汇源分拆果汁产品业务,统一集团斥资2.5亿人民币,双方共同组建合资公司“中国汇源果汁控股”。当时,汇源的估值已经高达50亿,统一只拿到了5%的股权。

2006年7月3日,朱新礼引入达能、美国华平基金、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,融资2.2亿美元。

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后,朱新礼决定将汇源推向更大的资本市场。考虑到民企在内地上市受到的限制较多,耗费的精力太大,朱新礼选择在香港上市。2007年2月23日,汇源成功登陆港交所,筹集资金24亿港元,创造了是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。上市当日,汇源股价上涨66%。

“汇源为上市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和充分的准备,真是细到把头发丝都数了一遍。”朱新礼说。

【4】从顶峰到困局

拿着资本市场筹得的资金,朱新礼带领汇源不断扩大规模,2005至2008年期间,汇源相继投建了十余家新工厂,并且布局上下游,接连展开并购。

在汇源的主业——百分百果汁及中高浓度果蔬汁领域,集团的市场份额连续维持在50%和40%左右,成了中国最大的果汁饮料生厂商。

除直接的市场表现外,汇源的壮大还被认为带动了果蔬种植业的发展。当时有评论称,汇源的下游连接着百万级的果农、菜农,集团带领他们奔小康,引领了中国果蔬种植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。一时间,汇源“民族品牌”的形象深入人心。

因为贡献卓越,朱新礼成功当选2008年“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”,其入选评价是“融汇天下资本,将源自沂蒙山十六年的果香,凝成可口的国际佳酿”。颁奖仪式上,朱新礼说:“推动中国传统农业的工业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和科技化,好水果中国产,成为全世界的共识,大中国、大农业,大有作为,这就是我的中国梦!”

那是朱新礼事业的辉煌点之一,颁奖台上的他看似踌躇满志,但实际上,当时的汇源在快速做大的同时,却悄然步入困境。

2008年上半年,汇源销售额和毛利这两个关键指标第一次出现负增长:上半年销售额12.94亿元,同比下滑5.2%;毛利下跌得更为剧烈,从5.03亿元下滑至3.67亿元,跌幅达到20%以上。

汇源业绩表现不佳是多方面的综合原因。于外,中国“入世”后,外资品牌纷纷发力,汇源推出的新品后继乏力,年营收停滞于20亿左右,难有突破。于内,汇源通过并购和投资新厂将“摊子”铺大后,营运效率却显著下降。

“两三年间,汇源一直在拼命买资产,造成了很高的资产负债率。”食品饮料行业专家陈玮说。

朱新礼给了苏盈福一柄尚方宝剑,对其信任有加。苏盈福上任两个月,撤掉了所有事业部,将之前的30多名老部下作为管理员收至麾下,这一强势行为,使得外来派和“家族派”的矛盾不断激化,最终势同水火。仅仅过了一年零一个月,苏盈福便匆匆离场。

2014年5月,朱新礼对汇源营销架构进行调整,再次回归掌局。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在管理转型上遭遇挫折。十余年间来,他曾先要邀请了可口可乐装瓶厂的高管、统一和健力宝高管、瑞典利乐公司高管等人才,堪称求贤若渴。但每次都无疾而终,偃旗息鼓后又回到“朱家”管理的原点。

家族的锁链也被认为是汇源快速做大的羁绊。多元化的同时,汇源的人才和管理战略始终没有做到位,“空降兵”来了又走,家族管理班子对于很多新业务并不熟悉。“多元化发展本身是没有错的。但是,要有好的人才和机制。”陈玮称。

【7】戛然而止的“千亿梦想”

时隔多年,朱新礼仍清晰记得当年那场收购案的轨迹和细节。他回称反对的声音不仅有来自媒体、网友和政府,还来自一些竞争同行。

《反垄断法》砸到汇源身上的硝烟刚落,一位台湾老板找朱新礼聊天,聊到可口可乐跟汇源合作时,对方称:商务部要问我意见,我第一个跳出来反对。你们要合作,还有我的市场吗?

但经过多年沉淀,他对于收购案的态度和观念已经发生变化。得知政策叫停的消息之初,朱新礼扔下手机,一个人跑到山沟里,与世隔绝“闭关”;几年后,他称收购失败是双输,但无怨无悔;今天,虽然汇源负面消息不断,但朱新礼却改称“成功有成功的好处,不成功说不定还是个好事”。

但他仍然不甘心。“假设2008年,我把我们汇源整个事业的三分之一用25亿美元卖给美国公司的话,那这25亿美元再加上我原来的三分之二——整个汇源农业、汇源果业,将来如果再生产汇源果酒、汇源鲜果一系列汇源品牌,那我现在早就是千亿级公司了。”

在您看来,汇源衰败的主要原因是(单选)0人0%缺乏职业的经理人0人0%当年政策影响,转型关口被卡死0人0%家族化管理弊病0人0%其他(欢迎留言发表观点)投票

本文作者:华商韬略|华商名人堂李云飞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